我国混凝土泵送机械发展历史
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曾从国外引进过混凝土输送泵,
20世纪6〇年代初上海重型机器厂又生产了排量为40m3/h的仿苏C- 284型固定式混凝土输送泵,
生产中虽有应用但未能推广。
20世 纪7〇年代初,原一机部建筑机械研究所与原沈阳振捣器厂合作,
进行混凝土输送泵的研制工作于1975年试制成功排量为8m3/h的 HB-8型固定式活塞泵。
后来,原国家沙建筑机械研究所又与 湖南常德机械厂合于1978年6月研制成功hb-15油压活塞式混凝土输送泵,
并经过了种性能的测定和工业性试验。
从20世纪70 年代开始我国对各种型式的混凝土输送泵(包括活塞式和挤压式) 进行了大量研制工作,
有的已通过技术鉴定有的已小批量生产,并逐渐用于实际施工。
世纪80年代初,湖北建筑机械厂技术引进日本石川岛的 闸板阀式混凝土输送泵车,
沈阳市工程机械厂技术引进德国PM 公司S阀式拖式混凝土输送泵
这对于我国混凝土输送泵的技术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。
20世纪8〇年代和90年代是我国混凝土输送泵研制和生产的兴旺发达时期,
基本建设的大规模投 人尤其是髙层建筑的增多,
对混凝土输送泵的需求剧增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,
各生产企业竞相研制和生产新型的混凝土输送泵。
国家经贸委把研制开发lOOmVh大生产率混凝土输送泵、 36m和42m长臂架混凝土输送泵车列人“九五”国家重点技术 装备研制项目,
这些项目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混凝土输送泵的生 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。
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,以方圆、中联、 楚天等品牌为主导的国产设备在我国市场上已占据垄断地位,
一 改过去大量依赖进口的状况。
现在能在我国市场仍占一部分份额 的国外品牌几乎仅剩德国大象(PM)和施维英(Schwing)两 家,
他们在上海都设立了独资生产企业。
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,国产设备的技术性能已经迈入国际一 流水平的行列。
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大厦(254m, 1998年完工)、 澳门观光电视塔(348m, 2000年完工)等超高层建筑,
混凝土 栗送高度均在200m以上都是由国产泵一次泵送到顶的;1998 年国产系还创造了水平输送ll〇〇m距离的纪录……从产品技术方面来看,
先进的国产设备已大量采用现代技 术如PLC、智能软启动、液压伺服控制以及高耐磨材料等 技术。
从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方面来看,由于采用全球釆购,
使用 世界知名品牌配套厂家的产品配套使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都有大 幅度的提高。
在产品应用领域方面,国产设备也有针对性的进行拓展。
除 了用于高层建筑施工的机型外,近年来出现了巷道式、轨道式、 防爆型、游泥型和高原型等泵产品;布料机发展了固定式、内爬 式、行走式、船载式等,
它们都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同和喜爱; 大型臂架式混凝土输送泵车在近2 ~3年内发展很快
国产泵车 臂架的布料高度目前已达47m臂架为5〇m以上的泵车很快也 将投放市场;不带布料臂的车载泵目前尚未得到普遍推广,
但其方便性和发展前景是显而易见的。
虽然近10年来,我国在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,
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
尤其在小城镇和经济欠发达地区,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外部环境的激励(如国家、地方政策要求等),
泵送混凝土必将得以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。
由于设备的不断更新及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,
对设备操作人员的要求势必越来越高。
只有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操作人员队伍,我国混凝土泵送技术才有可能得到实质性的推广和发展。